《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之水,去悠悠。
我不如,水东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
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
日复日,夜复夜。
三年不见汝,
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
我不如,水东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
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缗鱼于渊。
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河水流淌,去得那么悠长。
我不能像水一样,向东流去。
我有一个孤苦的侄子,身在海边,
三年未曾见面,使我忧虑不安。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
三年不见你,
使我鬓发未老就先变白。
河水悠然流去。
我不能像水一样,东注大海。
我有一个孤苦的侄子,身在海滨,
三年未曾见面,使我心中痛苦。
在山中采摘蕨菜,在深渊中捕鱼。
我前往京师,但不久就会返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远离家乡的孤苦侄子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韩愈则感叹自己无法像水一样自由地流动。他的侄子在海边孤苦,三年未曾见面,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诗中的"鬓发未老而先化"和"心苦"表达了他对侄子安危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年老之感。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离开家乡前的生活。他在山中采摘蕨菜,捕鱼于深渊,展示了他朴素而勤劳的生活态度。最后,他提到自己前往京师,但强调他不会远离家乡太久,暗示他会尽快返回。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韩愈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对河水和侄子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家庭的深情厚意。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真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家乡和平凡生活的向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