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无所归属的感受。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
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天空布满乌云,江水汹涌,让人感到昏暗和浩渺。三江交汇的地方没有一个可以停泊的地方,没有人能够来认识和了解我。夜晚他在一个农村投宿,这里的住宅建在高处,屋子只有一半是开放的,让诗人感到有些拘束和困惑。犬和鸡都进入了屋子,不再奔走和飞翔。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
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篙舟驶入这个村子,夜晚听到屋子中传来凄凉的声音。诗人询问屋主年岁和生活情况,感到对这种微末的生存状态感到惋惜和哀叹。海风吹过湖面,波浪粼粼,星星闪烁。诗人仰望北斗星高挂天空,却不知自己的归途在何方。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船只迷失了原来的航道,通过弯曲的高山森林间行驶。这片森林什么都没有,只有奔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音。诗人感叹自己的愚蠢,导致自己失落在了南方边境地区。茫然无所归属,不知道回去的路怎么寻找。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情。通过描绘天地的壮阔景象,以及船只在湖泊中的迷失,诗人抒发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忧虑。这首诗让人体会到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无所适从和彷徨,同时也反映了韩愈自身的所思所感。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嗟我亦拙谋,致身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