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秋天傍晚的景色和人物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转和物我相应的主题。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烟景淡濛濛,
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
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
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
梨叶半低红。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秋天的傍晚展开。首句描述了烟雾弥漫的景色,给人一种淡淡的迷离感。第二句描绘了微风吹拂池边,增添了一丝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展示了人物的变化。"寒蛩近壁"意味着寒蛩靠近墙壁,这是一种感叹时光流转的象征。"暝鹤归笼"则表达了暮色中归巢的鹤,暗示了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衰老。"长貌随年改"指出人的容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衰情与物同"则表明人的心情与外界事物的凋零相呼应。
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夜来霜厚薄"描述了秋夜中霜的浓淡,"梨叶半低红"则描绘了低垂的梨树叶子,微微泛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傍晚的景色和人物的变化,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人物和自然景物的相互映衬,表达了岁月无情、人事如梦的主题。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洞察。
烟景淡濛濛,池边微有风。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