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三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注释
⑴丰乐亭:在滁城西一里许的大丰山下,欧阳修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时所筑,为当时滁州的胜游之地。
⑵太守:汉代一郡的地方长官称太守,唐称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称,宋朝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为知州。诗里称为太守,乃借用汉唐称谓。
⑶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⑷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⑸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丰乐亭游春三首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这组诗。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还写下《丰乐亭游春三首》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
丰乐亭游春三首赏析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第一首写惜春之意,第二首写醉春之态,第三首写恋春之情。
第一首头两句说: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连成一片,鸟儿在山上林间愉快地歌唱。阳光下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树枝,不少落花随风飞舞。“交加”,意为树木枝叶繁茂,种植紧密,所以枝叶交叉重叠,形成一片绿阴。“荡漾”两字写出春风在青山幽谷、林间草坪飘扬的神理,也写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明媚春光,令人心醉。诗人呢,野鸟啁啾,杂花乱飞,他一概不闻不见,他也进入了醉乡。次日酒醒,春无踪迹,原来已悄然归去了。第四句“明日酒醒春已归”,表面说醉了一天,实际是醉了整整一个春天。此句用夸张的语言反衬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暂,带有浓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两句说:天上是淡云旭日,晴空万里;地上则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而飞舞着的杨花、柳絮洒落在游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还满”。一个“惹”字写出了春草欣欣向荣之势,春草主动来“惹”人,又表现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个“拂”字,更传神地描绘了春色的依依。此句与白居易的名篇《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相比,功力悉敌,简直把春景写活了!
第三四句写游人兴之所至,来到丰乐亭,在亭西碰上了欧阳太守。太守在于什么呢?他双鬓和衣襟上插满了花卉,坐在竹轿上大醉而归。篮舆,是竹轿。他不乘一本正经的官轿,而坐悠悠晃动、吱嘎作响的竹轿,显示出洒脱不羁的性格。因为坐的是敞篷的竹轿,嵌而人们得以一睹这位太守倜傥的丰采。
第三首写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综观三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三诗的结句都是情致缠绵,余音袅袅。欧阳修深于情,他的古文也是以阴柔胜,具一唱三叹之致。如果结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来欣赏这组诗,更能相映成趣。
豐樂亭遊春三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鬱鬱蔥蔥的綠樹間交加著鳥兒的啼叫鳴歡,萬裏晴空下款款的春風將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處飛舞。
我就迷醉在這一片的鳥語花飛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時候才發現春天已經將要結束了。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和淡淡的雲朵,腳底青草茂盛主動牽惹遊人的衣襟,柳絮紛飛灑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日已偏西。廣漠的郊野,草色青綠,看不見邊際。
遊春的人們,興趣正濃,哪管春天將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遍地。
注釋
⑴豐樂亭:在滁城西一裏許的大豐山下,歐陽修任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時所築,為當時滁州的勝遊之地。
⑵太守:漢代一郡的地方長官稱太守,唐稱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稱,宋朝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為知州。詩裏稱為太守,乃借用漢唐稱謂。
⑶紅樹:開紅花的樹,或落日反照的樹,非指秋天的紅葉。
⑷長郊:廣闊的郊野。無涯:無邊際。
⑸老:逝去。一作“盡”。春將老:春天將要過去。
豐樂亭遊春三首創作背景
歐陽修於慶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這組詩。豐樂亭建於琅琊山風景名勝區豐山東北麓的幽穀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裏。這裏麵對峰巒峽穀,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於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於(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穀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換,構小亭於泉側。”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還寫下《豐樂亭遊春三首》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
豐樂亭遊春三首賞析
豐樂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琅琊山幽穀泉上。此亭為歐陽修任知州時所建。他寫了一篇《豐樂亭記》,記敘了亭附近的自然風光和建亭的經過,由蘇軾書後刻石。美景,美文,美書,三美兼具,從此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
豐樂亭周圍景色四時皆美,但這組詩則擷取四時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繪。第一首寫惜春之意,第二首寫醉春之態,第三首寫戀春之情。
第一首頭兩句說:綠影婆娑的樹木,枝葉連成一片,鳥兒在山上林間愉快地歌唱。陽光下和煦的春風輕輕吹拂著樹枝,不少落花隨風飛舞。“交加”,意為樹木枝葉繁茂,種植緊密,所以枝葉交叉重疊,形成一片綠陰。“蕩漾”兩字寫出春風在青山幽穀、林間草坪飄揚的神理,也寫出遊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明媚春光,令人心醉。詩人呢,野鳥啁啾,雜花亂飛,他一概不聞不見,他也進入了醉鄉。次日酒醒,春無蹤跡,原來已悄然歸去了。第四句“明日酒醒春已歸”,表麵說醉了一天,實際是醉了整整一個春天。此句用誇張的語言反襯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暫,帶有濃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兩句說:天上是淡雲旭日,晴空萬裏;地上則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長,碰到了遊人的衣襟;而飛舞著的楊花、柳絮灑落在遊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還滿”。一個“惹”字寫出了春草欣欣向榮之勢,春草主動來“惹”人,又表現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個“拂”字,更傳神地描繪了春色的依依。此句與白居易的名篇《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相比,功力悉敵,簡直把春景寫活了!
第三四句寫遊人興之所至,來到豐樂亭,在亭西碰上了歐陽太守。太守在於什麽呢?他雙鬢和衣襟上插滿了花卉,坐在竹轎上大醉而歸。籃輿,是竹轎。他不乘一本正經的官轎,而坐悠悠晃動、吱嘎作響的竹轎,顯示出灑脫不羈的性格。因為坐的是敞篷的竹轎,嵌而人們得以一睹這位太守倜儻的豐采。
第三首寫青山紅樹,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無際。天已暮,春將歸,然而多情的遊客卻不管這些,依舊踏著落花,來往於豐樂亭前,欣賞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盡”,兩字義近,但“老”字比“盡”字更能傳神。這首詩把對春天的眷戀之情寫得既纏綿又酣暢。在這批惜春的遊人隊伍中,當然有詩人自己在內。歐陽修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戀花》詞中有句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真是令人腸斷;而此詩“來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遊客,也令讀者惆悵不已。
綜觀三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寫景,鮮豔斑斕,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潑而又含意深厚。三詩的結句都是情致纏綿,餘音嫋嫋。歐陽修深於情,他的古文也是以陰柔勝,具一唱三歎之致。如果結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來欣賞這組詩,更能相映成趣。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