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送别牛僧孺出使淮南的情景。
北阙指的是宫殿的大门,东京指的是京城洛阳。风光指的是沿途的景色,十六程表示十六个驿站的距离。"坐移丞相阁"表示牛僧孺担任丞相后,办事地点由洛阳移到了东京。
"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描绘了牛僧孺威严的形象,他头上戴着红色的旗帜,手中拿着节杖,鬓发却没有一根白发。
下面的几句描述了牛僧孺出行时的盛况。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显示了他的威望和受到的高规格接待。
"阃外君弥重,尊前我亦荣"表达了诗人对牛僧孺的敬重和对自己也有些自豪。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北阙到东京,沿途十六程。
牛僧孺丞相任,春天来到广陵城。
红旆拥双节,白须没有一根白发。
万人开路看,百官立班迎。
在宫殿门外牛僧孺更加威重,而在他面前我也感到荣耀。
何必亲自得到,相为你的门生。
整首诗以送别牛僧孺出任淮南为背景,虽然诗人对牛僧孺的称赞有些客套,但也表达了对他的敬重和对他担任重要职务的期望。通过描绘牛僧孺出行时的盛况和诗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牛僧孺和身为相门生的自豪。整首诗词表现了作者对牛僧孺的敬重和对他取得的成就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体制中的官员任用和升迁的规则和仪式。
北阙至东京,风光十六程。坐移丞相阁,春入广陵城。红旆拥双节,白须无一茎。万人开路看,百吏立班迎。阃外君弥重,尊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