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岁末到家翻译及注释
翻译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注释
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②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④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赏析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三四句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五六句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介绍
蒋士铨与袁牧、赵翼齐名,是性灵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第七句中的“愧”(惭愧、愧怍)就是指这个。但自己长年在外奔波也是无奈之举,而且风尘仆仆,十分辛苦,本来也是可以向母亲倾诉的。但看到母亲刚才见儿子回来时的高兴劲,特别是看到母亲是那么心疼儿子因在外劳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么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而使她更增担忧呢?所以最后一句“不敢叹风尘”就是写这种复杂的感情的。
刻画慈母形象在于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而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慈母形象具体表现“喜”“怜”“呼”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写作背景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儿之语声声在耳,让人心碎,怎忍在母亲面前为旅途劳顿而发怨言。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创作背景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此首诗就是描写蒋氏与其母团圆时惊喜中又含伤感的真实场景。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翻譯及注釋
翻譯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及時歸來。
縫製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裏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
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
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注釋
①及辰:及時,正趕上時候。這裏指過年之前能夠返家。
②寒衣針線密:唐詩人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③低徊:遲疑徘徊,捫心自問。愧人子:有愧於自己作兒子的未能盡到孝養父母的責任,反而惹得父母為自己操心。
④風塵:這裏指的是旅途的勞累苦辛。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賞析
母愛是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但古詩中表現這一題材的作品卻不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孟郊的《遊子吟》,說盡了天下父母愛子之心。蔣士銓這首《歲暮到家》則從另一個角度細膩地刻畫了母親的愛心,與孟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中著意表現的母子之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抽象的敘寫上,而是借助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等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母親對兒子的愛心沒有止境,兒子及時歸來使母親驚喜萬分,首聯上句直寫母親的愛心,下句寫久別的兒子歲暮之際回家團聚時母親的喜悅心情,一個“喜”字,包含了母親對兒子無盡的關懷和憐愛、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腳。
三四句說禦寒的冬衣縫得針腳細密,問候的家信墨痕尚新。這兩句詩極力突出母親對兒子的關懷和思念:細細縫好禦寒的冬衣,時時捎去噓寒問暖的家信。那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中蘊涵了多少慈母的愛心。一個“密”字,道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一個“新”字,道出了母親心中的思念和關懷。
五六句說一見麵便心疼兒子的麵容清瘦,叫著孩子問起一路上的艱辛。這裏敘寫母親與兒子相見時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看到兒子麵容清瘦,母親心中十分憐惜,連忙把兒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細詢問一路上的風塵勞頓,問長問短,反反複複,不厭其煩。一“憐”一“問”,慈愛之心,躍然紙上。
最後兩句寫兒子心中慚愧自己沒有盡到孝敬母親的責任,不敢向母親訴說那一路的風塵,這裏通過直抒詩人的慚愧心情表達出母子之間的深情。在慈愛的母親麵前,詩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麵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愛,另一方麵也感到十分內疚,由於自己出門在外未能在母親膝下承歡盡孝,深感未盡到人子的責任,從而辜負了母親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訴說自己旅途的艱辛。除了慚愧之外,此處也含有擔心直言遠行的勞頓,會使母親更加心疼的含義,因此“不敢歎風塵”,自然也蘊涵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味。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介紹
蔣士銓與袁牧、趙翼齊名,是性靈派詩人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第七句中的“愧”(慚愧、愧怍)就是指這個。但自己長年在外奔波也是無奈之舉,而且風塵仆仆,十分辛苦,本來也是可以向母親傾訴的。但看到母親剛才見兒子回來時的高興勁,特別是看到母親是那麽心疼兒子因在外勞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麽忍心把在外麵奔波勞累的情況告訴母親而使她更增擔憂呢?所以最後一句“不敢歎風塵”就是寫這種複雜的感情的。
刻畫慈母形象在於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而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慈母形象具體表現“喜”“憐”“呼”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寫作背景
表達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蔣士銓於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故有此詩。一二句從母親的角度落筆,寫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兒子,看到兒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悅之情難以掩飾。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寫母子深情。以下四句敘述到家時的情形,疼兒之語聲聲在耳,讓人心碎,怎忍在母親麵前為旅途勞頓而發怨言。可謂情真意切,語淺情濃。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創作背景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蔣士銓於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此首詩就是描寫蔣氏與其母團圓時驚喜中又含傷感的真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