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一首描述戴叔伦在雨夜中孤寂的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写雨夜的愁心和孤独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的“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并通过夜晚的长久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的深切。
接着,诗人用春帆江上雨和晓镜鬓边霜来比喻自己的心情,在雨夜中的哀愁更加加深。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刻画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与诗人内心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表达了诗人深情的思念和对亲友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与远方的亲人相隔遥远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雨夜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逝波逐水的生活的无奈之感。
中文译文如下:
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
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
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
赏析:这首诗整体气氛较为凄凉,以写雨夜的愁苦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通过描写春帆江上雨和晓镜鬓边霜,诗人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自然景物中,更加强化了诗中的哀愁和孤独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也反映出了作者对逝波逐水的生活的无奈之感。整首诗既描写了自然的宁静美好,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给人一种深沉而凄凉的感觉。
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