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鄂州韦尚书译文及注释

上鄂州韦尚书朗读

《上鄂州韦尚书》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岁先皇驭九州,
侍臣才业最风流。
文穷典诰虽馀力,
俗致雍熙尽密谋。
兰省换班青作绶,
柏台前引绛为鞲。
都缘未负江山兴,
开济生灵校一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鄂州官员韦尚书的赞颂和讴歌。诗人称颂韦尚书在过去的岁月中辅佐先皇驾驭九州,是朝廷中才华出众、最风流的侍臣。尽管文采穷尽,典章制度已经完备,但韦尚书仍然竭尽全力为百姓谋福祉、治理国家。他不仅在行政上有出色的才能,而且在俗务方面也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他调整官员轮班,使得青绶(指官职)更加优秀,他在柏台(指朝廷)前引领红色的鞲(指官帽),象征着他的高贵和荣耀。韦尚书之所以能够在政务上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兴盛,努力开拓并造福人民,这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写就了韦尚书的政绩和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为国家和百姓所做贡献的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驭九州"、"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鞲"等,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韦尚书的卓越才干和高贵地位。诗人通过对韦尚书的赞美,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唐朝文治武功的赞赏和对社会繁荣稳定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娴熟的辞章和鲜明的形象描绘,展示了唐代官员在政务和俗务上的优秀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