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独游禅智寺》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树木绵延至天际,水流与天空相接。
几年来我在隋宫欢乐度过,
花开花谢仍然如此,
人去人来不停更替。
高高的鸾凤在何处囀鸣,
吴地的牛蹄得以自由疾驰。
只有醉意能思量万物,
煮海平陈仿佛一场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日独自游禅智寺的景物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树木延伸至天际、水流与天空相接来形容景色宏大壮观,隐喻着岁月的流转和无法阻挡的变化。诗人曾在隋宫欢乐度日,现在却只能在寺庙中独自游玩,人去人来,让他对于生活的变迁和朝代更替感到深深的思考。
诗中还描绘了高高的鸾凤鸣叫和吴地的牛奔跑,通过描绘这些形象来突出禅境中的宁静与自由。诗人认为只有在醉意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思考万物,而人们的生活就如同煮海平陈一样,仿佛一场梦境。
整首诗词富有禅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存在的反思。同时,诗词运用了平淡的语言形式,给人以恬静和淡泊的感觉。
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花开花谢还如此,人去人来自不同。鸾凤调高何处酒,吴牛蹄健满车风。思量只合腾腾醉,煮海平陈一梦中。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