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徐夤 (唐代)
害物伤生性岂驯,
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
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
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
走马平原放玩频。
中文译文:
凶猛的鹰,它的动物本性怎么可能被驯服呢,
最好将它关在笼子里,等待明理之人来了解它。
只有捕获燕雀才能满足它渴望鲜血的本性,
然而却会嘲笑鸾皇啄食青筠片。
狡猾的兔子藏身多处,你并不了解,
对于发出悲鸣的鸽子,割断它的脖子会给你带来不幸。
那些豪门之人不去读诗书,
他们只是骑马在平原上放荡很多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关于世故和人性的思考。诗中的鹰象征着有野心和残酷本性的人,他们与一般人不同,不受拘束。作者暗示说,这种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他们需要被监控和控制,否则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同样的,那些富有的人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他们的行为也会很放纵,对社会造成危害。诗中的燕雀和鸾皇象征着平凡人和有权势的人。燕雀被鹰捕获和啖食,鸾皇却仰仗着自己的权势来攫取树上的青筠。这个比喻表达了社会上一些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权势来压迫弱者的行为。
此外,诗中提到的兔子和鸽子也有寓意。兔子善于躲藏,但是如果懂得用智慧化解危险,却能活下来。而鸽子因为声音高亢犯了规矩,被处罚割断了腰。这暗示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如果不守规矩,就有可能遭受惩罚。
整首诗以鹰为主题,通过对鹰的描写和比喻,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一些问题。作者试图告诫人们要了解人性的弱点,并提出一些对待权势和自由的态度和警示。这首诗歌通过动物的遭遇展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呈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思索。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