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译文及注释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朗读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赠给镜湖的隐士方干(其一)

教化已经搜罗完毕,
句子依照东瓯人的高峻之境而写。
世道无妨平和少有波澜,
才俊唯有忍受屈辱之声音最多。

云彩漂来,岛上有幽静的石头,
月亮升起,湖心害怕泛起白浪。
后代难以继承先生的机杼技术,
先生织字,得到龙梭的神奇。

只是有意而柔软的星星沉睡于越地的绝顶,
只有将丽什庸庸碌碌当作伟大的功勋。
研磨和筛选出清浊之理,普通人难以理解,
织成的纱网虚无缥缈,即使帝王也能够听到。

不知道鸟的道路如何,山峦多少雨露,
渔家已经看不到镜子里的云。

未来的时候,不要再为了三次征战而起航,
门外的沙鸥会解开笑声收敛。


赠给镜湖的隐士方干(其二)

教化已经搜罗完毕,
句子依照东瓯人的高峻之境而写。
世道无妨平和少有波澜,
才俊唯有忍受屈辱之声音最多。

云彩漂来,岛上有幽静的石头,
月亮升起,湖心害怕泛起白浪。
后代难以继承先生的机杼技术,
先生织字,得到龙梭的神奇。

只是有意而柔软的星星沉睡于越地的绝顶,
只有将丽什庸庸碌碌当作伟大的功勋。
研磨和筛选出清浊之理,普通人难以理解,
织成的纱网虚无缥缈,即使帝王也能够听到。

不知道鸟的道路如何,山峦多少雨露,
渔家已经看不到镜子里的云。

未来的时候,不要再为了三次征战而起航,
门外的沙鸥会解开笑声收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分为上下两首。诗人曹松以赠予镜湖的隐士方干为名义,表达了对方干所追求的隐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诗的上下两首镜影对称,构思独特。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线,展示了方干所追求的隐逸生活。诗中通过描绘云、月、石等自然景物,凸显了方干隐士生活的悠闲和安宁。诗人以“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来描绘了方干选择的居所,这里的山石、湖波都是幽静的,象征着方干所追求的安静和平和。

诗的中间部分则展示了方干在自己的隐逸生活中所倡导的价值观。诗中以“教化已搜罗”和“才人唯是屈声多”两句,表达了方干积极向善和忍受屈辱的教育理念。诗人赞扬方干的品质高尚,他所崇尚的教化和才子都是真正有价值和有道德追求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认为其中才人屈声,真才实学不得发挥。

最后两句“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表达了诗人对方干将来生活的期望,不希望他再为了应征出征而离开安宁的隐士生活。沙鸥解笑君,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象征着彼时的宁静和幸福。

整首诗以辞章明雅,描写现实不加华丽修饰,表达了诗人对方干崇高品质的赞赏和敬佩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隐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向往。把主体星眠下越地寄寓于渔家之情态,意在表达自身祈愿一种宁静平和、超脱尘嚣的生活状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对方干品质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刺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并以此呼唤年轻人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整篇文章理念高妙,展示了唐代的风貌和文人的隐逸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方干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清高境界的向往,言传身教了一种纯粹、宁静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抒发了对时世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