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翻译及注释
翻译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15、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
1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7、恒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赏析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写登山所见。词人眼中,有环绕“孤城”的“长淮”逝水,以及岸边的迷离衰草。“故都”与“依然”,表现出一种时空变换的沧桑感。“迷”与“孤”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感情基调。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用一个“想”字,引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戈戟云横”表面写东晋军队武器齐整,兵容肃穆,实则暗指少年将领们带兵的魄力和谋略。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当时,前秦皇帝因拥兵百万,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子江,足断其流”的话,态度骄狂。因此词人此处称之为“骄兵”。“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转盼”和“一顾”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载”接续“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词人昭示往日的“峥嵘”,但是“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感慨中隐约可见词人对当朝无人的失望。
叶梦得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挤而离京,心中满是愤慨,面对淝水之战的战场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驱逐异族侵犯的战争,自然生出今昔对比之意。
“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谢安年老时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时,当时的名士桓伊为他们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悲慨,俯仰可观。孝武帝听完后,面有愧色。
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下阕从“峥嵘”、“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岁晚”,词情一再转折,怀古叹今的兴味丰厚浓郁,深合词人当时的复杂心情。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三年(1133)前后,是叶梦得登寿阳(今安微省寿县)城楼及八公山而作。八公山,又名北山,在寿阳西北四里。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同八公(八个门客)在此山炼丹,因以为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的淝水大战,就发生在寿阳和八公山一带。当时,前秦苻坚大举攻晋,屡遭挫败,一次登寿阳城陈望晋兵,见部阵严整,犒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然有惧色。隧后淝水决战,东晋将领谢石、谢玄、谢琰等趁秦兵移阵之机,渡水进击,大破秦军。这次战争巩固了东晋边防,奠定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叶梦得在寿阳八公山登高望远,想到这一段历史往事,遂发思古之幽情,缅怀谢安等的英雄业绩,自伤年暮岁晚,功业无成,写下了这篇词作。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翻譯及注釋
翻譯
淮河環繞著楚都壽春孤城,野草叢生,河岸迷蒙。當年南朝謝家子弟,意氣風發,統領數萬精兵。以逸待勞痛擊前秦軍,苻堅百萬雄師如受驚的巨鯨,在淝水中潰奔。轉眼間,建立起大功。
時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當年,簇擁著險峻的巒峰。而今山頭雲濤聚又散,昔日的豪傑杳無跡蹤。勞累終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傷今何必太多情。歎惜謝安晚年,遭疏遠,不受重用。
注釋
1、壽陽樓:指壽春(今安徽壽縣)的城樓,東晉改名壽陽。八公山在壽縣北,淝水經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謝安、謝玄以八萬精兵大敗苻堅八十萬眾於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寫此詞時,汴京已殘破,所以用“故”。
3、長淮:淮河。當時宋、金以淮河為界。
4、孤城:指壽陽城。
5、烏衣:烏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是晉代王、謝等名門貴族之地。
6、年少:指謝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戰中表現出色的年輕將領。
7、芝蘭秀發:源於《世說新語》中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比喻年輕有為的子弟。
8、戈戟雲橫:一語雙關,明喻晉軍的武器像陣雲一樣橫列開去,暗用《世說新語》中”見鍾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的典故,讚譽謝安等足智多謀,滿腹韜略。
9、奔鯨:奔逃的鯨魚,這裏形容苻堅兵潰如鯨鯢之竄逃。
10、轉盼:轉眼之間。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晉書·苻堅載記》:“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12、崢嶸:形容山勢險峻。
13、勞生:碌碌的人生。
14、愴:傷感。
15、遺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賦》:“遺情想象。”李善注:“思舊故而想象。”
16、東山老:指謝安,他曾隱居東山。
17、恒箏:桓伊善彈箏。曾撫箏而歌《怨歌》,以諷諫晉孝武帝猜忌謝安,不予重用。謝安聽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見《晉書·桓伊傳》。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賞析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寫登山所見。詞人眼中,有環繞“孤城”的“長淮”逝水,以及岸邊的迷離衰草。“故都”與“依然”,表現出一種時空變換的滄桑感。“迷”與“孤”二字,則渲染了一種迷蒙、蒼茫的曆史厚重感,營造出懷古的感情基調。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雲橫”,用一個“想”字,引出對曆史往事的回憶。當時謝安推薦自己的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率軍出戰,因謝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門聚居的烏衣巷,而稱謝家子弟為“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是作者讚揚他們少年有作為。“戈戟雲橫”表麵寫東晉軍隊武器齊整,兵容肅穆,實則暗指少年將領們帶兵的魄力和謀略。
“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坐看”一詞,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氣概。當時,前秦皇帝因擁兵百萬,曾說過“以吾之眾旅,投鞭子江,足斷其流”的話,態度驕狂。因此詞人此處稱之為“驕兵”。“沸浪駭奔鯨”描寫苻堅的軍隊倉惶逃竄的景象,十分形象。
“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轉盼”和“一顧”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謝石、謝玄的才能和他們少年豪傑的風采,同時也表現出勝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載”接續“功成”,“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這些千年之後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詞人昭示往日的“崢嶸”,但是“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傑卻無處可尋了。感慨中隱約可見詞人對當朝無人的失望。
葉夢得是南宋朝廷中堅決的主戰派,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卻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擠而離京,心中滿是憤慨,麵對淝水之戰的戰場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驅逐異族侵犯的戰爭,自然生出今昔對比之意。
“信勞生、空成今古”,謝氏子弟勞碌一生,他們建立的功業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殞,如今隻空餘“孤城”、“長淮”、“八公山”,向人話說當年。一切終將成空,所以詞人“笑我來、何事愴遺情”,以自嘲的口氣笑自己太過執著糾結。
“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一句,暗含謝安晚年的一段曆史典故。謝安年老時被晉孝武帝疏遠,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時,當時的名士桓伊為他們彈箏助興,歌曹植《怨歌行》日:“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聲節悲慨,俯仰可觀。孝武帝聽完後,麵有愧色。
同樣是忠信見疑,詞人拿謝安和自己進行對比,突出了自身處境的悲慘,謝安雖被猜疑,但尚能與孝武帝一同飲酒,且有桓伊為他仗義執言;而自己卻隻能暮年“獨聽桓箏”。下闋從“崢嶸”、“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歲晚”,詞情一再轉折,懷古歎今的興味豐厚濃鬱,深合詞人當時的複雜心情。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紹興三年(1133)前後,是葉夢得登壽陽(今安微省壽縣)城樓及八公山而作。八公山,又名北山,在壽陽西北四裏。相傳漢淮南王劉安曾同八公(八個門客)在此山煉丹,因以為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的淝水大戰,就發生在壽陽和八公山一帶。當時,前秦苻堅大舉攻晉,屢遭挫敗,一次登壽陽城陳望晉兵,見部陣嚴整,犒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憮然有懼色。隧後淝水決戰,東晉將領謝石、謝玄、謝琰等趁秦兵移陣之機,渡水進擊,大破秦軍。這次戰爭鞏固了東晉邊防,奠定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麵。葉夢得在壽陽八公山登高望遠,想到這一段曆史往事,遂發思古之幽情,緬懷謝安等的英雄業績,自傷年暮歲晚,功業無成,寫下了這篇詞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