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走在山间的人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山行》的中文译文:
山行分曙色,
一路见人稀。
野鸟啼还歇,
林花堕不飞。
云迷栖鹤寺,
水涩钓鱼矶。
回首天将暝,
逢僧话未归。
译文:
早晨的山行,分明显出曙光的颜色,
一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野鸟鸣叫后又安静,
林中的花朵飘落却不飞扬。
云雾迷失了栖息的鹤寺,
水流变得浑浊,钓鱼的矶头。
回头望去,天色将近黄昏,
遇到了一位僧人,还未归去。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色和情感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心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早晨的山行,描绘了初升的朝阳给大自然带来的曙光,这个景象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整个山路上人烟稀少,显示出山中的宁静与幽静。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野鸟的鸣叫和沉寂。野鸟的啼鸣声穿越山林,然后渐渐地停息下来。这种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喧嚣渐渐远离,进入了一个宁静的境地。
然后,诗人描绘了林中的花朵。花朵虽然落下,但却没有飞扬。这里可能暗示了花朵的飘落是某种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随意的漂浮,也可以理解为花朵的美丽是静止的,不需要飞扬也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接着,诗人描述了云迷失了栖息的鹤寺和水变得浑浊的钓鱼矶。云雾的迷失和水的浑浊,暗示了环境的变化和不稳定。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世事变幻的感慨,也可能表示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最后,诗人回首望去,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他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僧人,两人交谈,但僧人还未归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山中的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真理,与僧人的对话也可能是对于人生的追问和探索。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行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心灵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于山行中种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山水之美的赞美,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和人类存在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了一种淡泊和超脱的境界,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唐代山水诗。
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