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秋雨,正黄昏,
供断一窗愁绝。
带减衣宽谁念我,
难忍重城离别。
转枕褰帷,挑灯整被,
总是相思切。
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
不是怨极愁浓,
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
料得新来魂梦里,
不管飞来蝴蝶。
排闷人间,寄愁天上,
终有归时节。
如今无奈,乱云依旧千叠。
诗意:
《念奴娇》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黄昏时分,秋风秋雨正愈发凄凉,一扇窗户断绝了心灵的寄托,使他感到孤独和痛苦。他希望能有人体谅他身处重城离别的苦楚。
诗人翻身转枕,掀开帷幕,点亮灯火,但内心仍然充满了相思之情。他知道自己离别之后,错过了多少风花月夜,这让他感到内疚和遗憾。他并不是埋怨离别带来的忧伤浓烈,而是担心再次相见时无法言说自己的相思之苦。
诗人预感到,他的心灵将在梦境中与离别的人相会,不论是以蝴蝶的形态飞来。他排斥尘世的压抑感,将自己的愁苦寄托于天上,相信终会有重逢的时节。然而,如今他无奈地发现,纷乱的云层依旧堆叠,离别之苦依然存在。
赏析:
《念奴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秋风秋雨和黄昏的景象,以及一扇窗户的断绝,营造出凄凉的氛围,强化了离别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尽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中的矛盾情感。他既感叹离别带来的遗憾和错失,又担心再次相见时无法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的苦楚相互交织,使诗词更富有情感和张力。
诗人寄望于梦境和天上,希望能够与离别的人相会,这体现了他追求心灵寄托和心灵净化的渴望。然而,诗末的乱云依旧千叠,表明离别之苦并未消散,诗人的内心仍然充满对不起,我之前的回答有一些错误。《念奴娇》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的作品,而不是宋代程垓的作品。以下是正确的分析:
《念奴娇》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以秋风秋雨和黄昏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孤独、痛苦和思念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重城,一扇窗户断绝了他的思念,他希望有人能体谅他的离别之苦。诗人转身躺在床上,拉开帷幕,点亮灯火,但内心仍然充满了对离别人的思念之情。他知道自己离别后错过了多少美好的风花月夜,这让他感到遗憾和内疚。诗人并不是抱怨离别带来的忧伤浓烈,而是担心再次相见时无法言说自己的相思之苦。
诗人预感到,他的心灵将在梦境中与离别的人相会,无论以何种形态。他将自己的愁苦寄托于天上,相信终将有重逢的时刻到来。然而现在他感到无奈,乱云依旧堆叠,离别之苦仍然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凄凉的景象和矛盾的情感,揭示了离别所带来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相思之苦。诗中的梦境和天上寄托,展现了诗人对重逢和寄托的渴望。乱云的描绘则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并未消散,诗人的心灵仍然困扰于离别之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思念之情,揭示了人们在离别中的痛苦和无尽的相思。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矛盾情感的表达,诗人使诗词充满了情感和张力,引起读者对离别和相思的共鸣。
秋风秋雨,正黄昏、供断一窗愁绝。带减衣宽谁念我,难忍重城离别。转枕褰帷,挑灯整被,总是相思切。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不是怨极愁浓,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料得新来魂梦里,不管飞来蝴蝶。排闷人间,寄愁天上,终有归时节。如今无奈,乱云依旧千叠。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