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忆王孙》
尘寰财色苦相萦。
著爱浮华役此身。
好收灵源一点真。
绝贪嗔。
便是逍遥到岸人。
中文译文:
在尘世间,财富和欲望的困扰常常缠绕着我。
沉迷于虚荣的束缚束缚了我的身心。
喜欢追求内心的一丝真诚。
摒弃贪婪和愤怒。
这便是能够自在地达到彼岸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忆王孙》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在尘世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财富和欲望的矛盾体验以及对内心真诚的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尘寰财色苦相萦,著爱浮华役此身”描绘了尘世间财富和欲望所带来的困扰和束缚。诗人认识到追求虚荣和物质的欲望会使自己的内心和身体受到捆绑,带来痛苦。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内心真诚的追求:“好收灵源一点真。”他希望能够摒弃欲望和虚荣,追求内心的一点真诚和纯粹。这里的“灵源”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源泉,是指内心深处的纯真和善良之处。
最后两句“绝贪嗔,便是逍遥到岸人”表达了诗人的境界和追求。他呼吁自己要戒除贪婪和愤怒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成为能够逍遥自在地达到彼岸(指超脱尘世的境地)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财富、欲望和真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批判和对内心真诚的追求。诗中的境界和理念与道家思想有些相通,强调了追求内心的纯洁和超脱物质欲望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心灵解脱的向往。
尘寰财色苦相萦。著爱浮华役此身。好收灵源一点真。绝贪嗔。便是逍遥到岸人。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