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杂咏译文及注释

塞外杂咏朗读

《塞外杂咏》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穿越塞外的壮丽景色,以及他与大自然的亲近与对话。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山高耸入云端,如同琼瑶制成的万笏。它引领着我向西行进,与我一同前行的只有寂寥。我与山灵对望相笑,满天都是晴朗的雪,难以融化。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天山高耸入云,宛如琼瑶制成的珍宝,给人一种庄严而壮美的感觉。作者在西行的旅途中感受到了孤寂,但他与山灵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彼此之间产生了默契和共鸣。满天的晴朗雪景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与作者内心的喜悦相呼应。然而,这雪又是如此坚韧,难以消融,似乎与作者的心境相呼应,表达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意志。

赏析:
《塞外杂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天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诗中的天山被形容为高耸入云,如同琼瑶制成的万笏,给人以庄严而壮美的感觉,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和雄奇。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壮丽景色之中,感受到了孤寂和寂寥,但他与山灵进行了一种默契的对话,彼此之间产生了共鸣和喜悦。满天晴朗的雪景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与作者内心的喜悦相呼应,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并通过与山灵的对话,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确的意象勾勒出壮丽的景色,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雄奇,同时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