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峰》是清代严遂成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河流从受降城发源,蜿蜒北折,然后向南流去的景象。万山环绕着河流,限制了它的奔流,但河流的本性却温顺驯服,没有怒发冲冠。当河流来到三门之下时,水流变得汹涌澎湃,如喷发的瀑布悬挂而下。砥柱矗立在河流冲击之处,四周没有依附的东西。它依靠着什么而自豪呢?是它的力量与河神相抗衡吗?强硬最终变为柔和,河水分出左右两道继续向东流去,昏暗的土地延伸到徐州和豫州。神禹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唯有呼天求助。最后,昆仑山被清除,断绝了河流的来源,西海成为龙安身居之地。
这首诗词描绘了河流的壮丽景象,以及河流的力量和坚韧。河流像一条龙,温顺地承受着周围山脉的束缚,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和方向。砥柱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它顶住了河流的冲击,展现出力量与河神对抗的傲慢。然而,最终它也变得柔和,顺从河流的走向,展示了事物在面对巨大力量时的软弱和屈服。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力量与柔和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力量与柔和、坚韧与屈服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时,有时候柔和和顺从可能更具智慧和生存之道。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传说中神禹治水的无奈和仰仗天命的感慨。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河流和砥柱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