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汤泉(在白水山·)译文及注释

咏汤泉(在白水山·)朗读

《咏汤泉(在白水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山中的温泉景观,并通过对温泉的描写,抒发了对社会混乱和自身困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积火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
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
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
安能长鱼鳖,仅可燅狐兔。
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通过描绘一个山中的温泉景观,抒发了苏轼对当前社会混乱和自身困境的思考。

诗的开篇,苏轼借用火灾焚烧大槐树的景象,隐喻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的状态。接着,他提到蓄油灾害武库,暗示政治腐败和战乱的危险。这种混乱的局面使丞相也感到惊慌,将军的布阵也产生了疑虑。

接下来,苏轼把焦点转移到自身困境上。他自怜耳目隘,表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未能洞察到阴阳之理。然而,他又提到火山喷发,温泉翻腾,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矛盾情绪。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通过对动物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中各种身不由己的角色的同情和无奈。渴望喝水的野兽被惊吓,愚蠢的孩子也被吓到。他表示这些角色无法摆脱困境,只能成为牺牲品。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自己的处境。他自称山中的木客,意味着自己与世隔绝,没有机会享受倾城的浴池。然而,他也幸免于国家的污染和灾难。

整首诗以温泉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抒发了苏轼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慨和无奈之情。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