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韩信寄食常歉然,
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
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
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
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
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
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
谁为孔费两将军。
诗意: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韩信为主题,描绘了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智谋过人。诗中表达了对韩信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才的评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韩信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智慧。诗的开头提到韩信经常吃不饱,生活艰辛,但在困境中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老妇人,对他表示同情和怜悯。接着诗中提到了淮阴恶少年,指的是韩信年轻时的伙伴,他虽然品行不端,但却能认识到韩信的才华。
下一段中,诗人谈到了萧曹刀笔吏,指的是当时的官员,他们通过从容的言辞可以洞察人的内心。然后诗中描述了战场上的情景,以坛上平明大将旗的形象来表现韩信的英勇,他的举动震惊了敌军,使他们无法相信。
接着诗人用捄兵半楚潍半沙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韩信初上阵时的胆怯。然而,尽管战局错综复杂,国家被分裂,但韩信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重新卷起了楚国的氛围,恢复了天下的和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赞扬,虽然他以怯懦而闻名,但最终却能获得成功,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诗的结尾以孔费两将军的名字来表示对韩信的尊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韩信的英勇和智慧,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