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勿去草》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勿去草,草无恶,
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卿家,
公卿盛时客如麻。
公卿去後门无车,
惟有芳草年年佳。
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
触目凄凄无故人,
惟有芳草随车轮。
一日还旧居,
门前草先锄。
草於主人实无负,
主人於草宜何如。
勿去草,草无恶,
若比世俗俗浮薄。
中文译文:
不要去除草,草没有恶意,
如果与世俗相比,世俗更浮薄。
君不见长安城里的贵族官员家,
昔日盛时客人络绎不绝。
贵族官员离去后,门前只有草地,
每年芳草依旧美丽。
再不见千里万里的江湖边,
眼前凄凄无故人,
唯有芳草随车轮。
有一天回到旧居,
门前的草先锄除。
草对主人实在没有怨恨,
主人对待草应该如何呢?
不要去除草,草没有恶意,
如果与世俗相比,世俗更浮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勿去草》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以草作为象征,通过对比世俗和草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纷繁浮薄世俗的反思和对自然纯朴之美的赞扬。
诗的开头,作者劝人不要去除草,因为草本身并没有恶意,与世俗相比,世俗更加浮薄。这里的草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本真之物,而世俗则代表着人们的欲望和功利心。
接下来,作者以长安城的贵族官员家为例,描绘了昔日的繁荣景象,客人络绎不绝。然而,当这些贵族官员离去之后,门前只剩下了青草,而没有了车辆和繁华。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和世俗虚荣的空虚和短暂。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再次以千里万里的江湖边为例,形容眼前荒凉,没有熟悉的人物,只有芳草随着车轮一同流转。这里的江湖边可以代表着人生旅途中的际遇和离散,而芳草则象征着自然之美的恒久存在。
诗的结尾,作者回到了旧居,自己亲自锄除门前的草。这里的草与主人之间没有仇恨,作者对于草的态度充满了宽容和善意。通过对待草的方式,作者提出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要过于追逐虚浮的世俗功名,而应该珍惜自然的纯朴之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的赞美,呼吁人们保持清静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草这一形象的运用,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于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洞察。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君不见长安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公卿去後门无车,惟有芳草年年佳。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锄。草於主人实无负,主人於草宜何如。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