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化十五首》是黄庭坚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生活在异地的孤寂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原风俗异衣裘,
流落来从绵上州。
未到清明先禁火,
还依桑下系千秋。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黄庭坚身处异乡的孤寂和无奈。他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风俗习惯与自己的出身背景有所不同,衣着也与当地人不同。他流落到这个地方,是从绵上州(即今四川绵阳)来的。在这里,他在清明节之前就被禁止生火,无法享受到家乡的传统习俗。他仍然依然系在桑树下,寄情于千秋。
赏析:
这首诗词以黄庭坚流亡异乡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思乡的苦闷和孤独之情。诗中的一原指的是陌生的原野,风俗异衣裘指生活习俗和着装与当地人不同。来从绵上州表明他离开家乡,流落到了这个地方。未到清明先禁火,揭示了他无法在异地过清明节的遗憾和无奈,这是一种对家乡传统的思念和渴望。然而,他仍然系在桑树下,寄情于千秋,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不愿放弃的执着。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黄庭坚在异乡流亡的辛酸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与异地环境的不协调,以及无法过自己习惯的传统节日,展现了对家乡风俗和归属感的渴望。最后,他以系在桑树下、寄情于千秋来表达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不愿放弃的坚持。整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流亡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黄庭坚细腻而深沉的感情表达能力。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