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西望》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行人在路途中心情烦恼,却在登上高原后,望见西方的景色,带来一丝慰藉。
该诗以辗转于途中的行者为主题,行者在行进的路上感到愁苦,但是一直没有停下来休息。诗中的“何处散离愁”,表达了行者内心的烦闷与忧伤,“长路无因暂上楼”则形象地描述了行者无法停下来的苦闷。然而,当行者终于到达高原时,他望见了西方的景色,这一景象给予了他一些慰藉和感动。诗中写道,“唯到高原即西望”,表达了行者到达高处,才能看见这美丽的景色。而“马知人意亦回头”则表示,马匹也感受到了行者的思绪和情感,一同回头看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者途中的不安和烦恼,以及到达高地后的慰藉和感动,传达了生活中的起伏和人生的苦与乐。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在艰难时刻应保持希望和坚持,才能找到温暖和慰藉的含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行者的心理描写到自然景色的展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它的诗意。在行者的辗转和烦闷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挫折与坚持的冲突,以及登上高原后的突破与希望。这首诗给人以启示,要在人生的途中坚持不懈,也要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慰藉。
行行何处散离愁,长路无因暂上楼。唯到高原即西望,马知人意亦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