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寺居》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越中寺居的清幽生活,借景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写道,诗人迟迟地来到了寺庙中,疏林下、斜溪旁,可以坐在小艇上通航。在寺庙的野桥上,月色映照着山川景色,高竹丛半掩的楼阁中,微风轻拂着竹叶。水面静谧平静,鱼儿悠闲地吹动水浪,枝条间鸟儿自由地飞落。远处数座山峰绿意盎然,犹如相互对视一般,日出和日落的时候都在东方的郡城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迟客疏林下,
朝延万里山。
迟迟迁客来到了疏杂的林下,
朝延着一座万里之遥的山峦。
斜溪小艇通,
向我水面翻。
斜着的溪流让小艇畅通无阻,
沿着水面向我驶来。
野桥连寺月,
岸边连白波。
野桥和寺庙借着月光相连,
岸边的白浪也如连绵不断。
高竹半楼风,
轻拂我双蓬。
高高的竹丛掩映着一半的楼阁,
轻风拂动我身上的衣帆。
水静鱼吹浪,
枝闲鸟下空。
水面平静,鱼儿吹动着水波,
枝条间空空地下着鸟。
数峰相向绿,
日夕郡城东。
远处的山峰绿意盎然,
可在日出和日落时看见东方的郡城。
这首诗以宁静、淡泊的笔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了寺庙深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之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恬静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传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以恬静、美好的景色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淡泊清静、宁静深远的艺术印象。
迟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野桥连寺月,高竹半楼风。水静鱼吹浪,枝闲鸟下空。数峰相向绿,日夕郡城东。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