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鸣条》是唐代卢肇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和风轻柔地吹过竹子的情景,但因为竹子过于静默,不发出声响,而使得花朵落下、鸟儿惊起,牵动了萝蔓和柳丝,却无法引起竹子的共鸣。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出对传统音乐失落的感慨,表达了对皇帝以及整个国家的思念和向往。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描述和风、条竹、花、鸟、萝蔓、柳丝、松树和竹子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作曲家对乐曲和乐器的思考与探索。风带来了和谐的旋律,经过竹子这个乐器却没有发声,使得其他的自然元素和声音反响而产生一种别样的美感。
诗中运用的比喻和隐喻手法相当巧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显示了作者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全诗以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悠然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仰慕,彰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统治者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微风轻轻吹过,竹子却没有发声。
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轻轻地吹着竹子,竹子却不应和,远处白莲也已经生了。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
吹拂着树上的花朵,花朵还是会落下,经过林间的鸟儿也会惊起。
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一点点地牵动着蔓萝,轻轻地引起了柳絮的起舞。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
进入谷地迷惑着松树的声响,打开窗户却失去了竹子的声音。
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乐曲还在御座上荡漾,万国都仰慕着皇帝的统治。
这首诗写出了自然景物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以及作者对音乐和艺术的思考与追求。通过描绘和风、条竹、花、鸟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对传统音乐失落的感叹,并借此表达了对皇帝和国家的向往与仰慕。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给人一种清新、悠然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