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居住环境和内心感受。
诗中的第一句“浩然巾杖立秋钟”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静静地站立,聆听着秋天的钟声。这里的“浩然”意味着宏大、广阔,巾杖则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修行。整个景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院舍门门细径通,柏子有芽生塔地”描述了寺庙内部的景色。院子的门门都通向狭窄的小径,而柏树上的新芽则生长在塔的周围。这些细节描绘了寺庙的宁静和生机。
第四句“鹤毛无响堕廊风”通过描写鹤毛没有声音地飘落在走廊上的风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的宁静和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向往和敬仰。诗人认为只有与远离尘嚣的高人交流,才能真正谈论清净的道理。
最后两句“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寺庙生活的眷恋。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纷扰,同时也难以割舍对寺庙生活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宁静、修行和远离尘嚣的向往。它传达了一种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眷恋和难舍之情。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