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偶题三首》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文学艺术的思考,表达了对成就和身份的思考以及对传世之作的追求。
诗人首先提到自己创作的一卷疏芜文章,并谦逊地表示不敢把它看作名作。随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像海日一样能在漆黑的夜晚照亮大地的一句话,可以传世流传下去。这里隐含了对于自己作品缺乏传世价值的自省。
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七岁时侍奉父亲去湖外的经历,并且勇敢地在岳阳楼上题诗。然而现在,已经是寒暄的晚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不知道如何能够胜任国士知之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成就的失落和无奈。
最后一句“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是诗人对自己的深思熟虑。如果不了解文学艺术,一个只是孤身在宦海中的人,又如何能够成为亲近君王的官员呢?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
整首诗词虽然只有四句,却展示了诗人郑谷对自己作品和人生的反思,以及对传世之作的渴望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通过诗人的言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和追求,体会到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思想的深度。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