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咏七首译文及注释

扬州杂咏七首朗读

《扬州杂咏七首》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穿九曲通淮子,
只费春夫数日工。
但见荷花三十里,
何须更有大雷宫。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扬州景色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淮河的壮丽景色和荷花的美丽。诗人认为,即使要通航九曲淮河,也只需要春天的工夫就能完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只需欣赏沿途的荷花景色,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壮丽建筑。

赏析:
1.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展现了宋代文人咏史的风采。诗人通过几句简单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扬州的美景之中。

2. 第一句“欲穿九曲通淮子”,表达了通航淮河的愿望。九曲指的是淮河蜿蜒曲折的河道,诗人认为通航淮河只需要春天的几天工夫即可实现,显示了人们对于交通的便利的向往。

3. 第二句“只费春夫数日工”,春夫指的是春天的工夫,意味着只需要春天的时间,即几天的工夫,就能完成通航淮河的工程。这种表达方式简练而有力,体现了宋代文人咏史的特点。

4. 第三句“但见荷花三十里”,描绘了沿途盛开的荷花景色。荷花是扬州的特色之一,三十里则是形容荷花盛开的范围之广。这一景色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扬州河道两岸的美丽景色。

5. 最后一句“何须更有大雷宫”,表达了诗人对于壮丽建筑的无所需求。诗人认为,在欣赏到如此美景的同时,不需要更多的宏伟建筑,因为自然景观已经足够令人陶醉。这种观点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推崇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扬州杂咏七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展现了宋代文人咏史的风采。诗人通过描绘淮河的壮丽景色和荷花的美丽,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观的推崇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荷花何须更有
相关诗文: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