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道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晁补之。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古道上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尘土长安古道深,
在长安的古道上,尘土飞扬,道路深远,
潼关依旧接桃林。
潼关依然连接着蜿蜒的桃花林,
使君骢马来何后,
曾经的使君和他的骏马何时再来,
道士青牛去莫寻。
道士带着青牛已经离去,无法再寻觅。
春半河山犹寂莫,
春天过半,河山依然寂静无声,
日长坑阪正崎嵚。
白昼变长,坑坡道路崎岖不平。
平生冷笑元龙误,
平生冷笑元龙的错误决策,
老觉求田负寸心。
年老时才觉得追求土地财富是无益的。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古道上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感慨。诗中的潼关是古代长安城西的重要关隘,它与桃花林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然而,过去的荣光已经消逝,使君和道士也都离去了,只留下长安古道深远和静谧的春山。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到来和白昼的延长,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同时也借此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两句揭示了作者对于追求财富和名利的冷嘲热讽,认为这样的追求是空虚而无益的。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沉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长安古道的深远和春山的寂静,凸显了时光流逝和人事易逝的无情。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晁补之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沉的思索和共鸣。
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使君骢马来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寻。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嵚。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