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是苏辙创作的《赠史文通奉议二首》,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苏辙与史文通的交往和思考修行的心情。诗中有叟(老人)居住在东野,畏惧人群,不愿进城。当时,苏辙曾经与史文通一起往返于东野,但现在他想向史文通请教有关修行的问题。早年间,苏辙就认识了一个住在山岩间的隐士,而近来他又遇到了一个绛(红色)袍子的人,暗示着这个人可能是一位有学问的官员。苏辙希望能够拜访这位隐士的茅屋,穿着履物试图前去拜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苏辙的对修行和学问的追求。通过对比有叟住东野和自己想拜访的隐士,诗人表达了他对古代隐士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学问精深的人的敬佩。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学问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学识渊博的人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表述,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一种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