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康公归许州》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功成不愿居,身退有余勇。
心安里闾适,望益缙绅重。
朝为北阙辞,莫犯南河冻。
人知疏公达,王命显父送。
百壶山泉溢,千两春雷动。
旋闻二季贤,继以一章控。
诏书未云可,廷论已争竦。
兹行迫寒食,归及扫先垄。
万人拥道看,一子腰金従。
尔曹勿惊嗟,令德劝勤种。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送韩康公回许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韩康公的赞美和祝福。韩康公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却不愿意留在权势之中,选择了退隐。他的退隐并不表示软弱,而是因为内心富有勇气和决心。他心灵深处平静安宁,同时也希望能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诗中提到韩康公辞别北阙(指朝廷),不愿被南河的冰封所阻碍。人们都知道韩康公是一位能干的官员,他的才干得到了国王的赏识和父亲的送别。诗中还描绘了山泉溢流和春雷的声响,寓意着韩康公的声望和威望。诗人听闻了韩康公的风采,又接连听说了其他有才德的人物,他们继承了前人的遗志,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虽然韩康公还没有得到国王的诏书,但朝廷已经充满了对他的争议和赞许。此时正值寒食节,诗人匆忙赶回家中,一边回到故乡一边清理农田。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道路两旁观看,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子弟佩戴着金饰跟随韩康公。诗人告诫大家不要惊讶,而是要用韩康公的道德激励大家勤奋耕种。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韩康公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苏辙对退隐和仕途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寓意,通过山泉溢流、春雷声等形象描绘,突出了韩康公的卓越才干和声望。整首诗词情感平和,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韩康公追求内心宁静和对社会贡献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勤奋努力的呼唤和期盼。这首诗词在宋代文人的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儒家思想中追求道的理念和对士人品德的关注。
功成不愿居,身退有余勇。心安里闾适,望益缙绅重。朝为北阙辞,莫犯南河冻。人知疏公达,王命显父送。百壶山泉溢,千两春雷动。旋闻二季贤,继以一章控。诏书未云可,廷论已争竦。兹行迫寒食,归及扫先垄。万人拥道看,一子腰金従。尔曹勿惊嗟,令德劝勤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