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凉荆门西,
泉水谁为泄。
发源虽甚微,
来意不可折。
平铺清池满,
皎皎自明澈。
甘凉最宜茶,
羊炙可用雪。
炎风五月交,
中夜吐明月。
太守燕已还,
青嶂空嵲嵲。
泉上白发翁,
来饮杯馔阙。
酌水自献酬,
箕踞无礼节。
区区游泉人,
常值午日烈。
回首忧重城,
赏玩安能彻。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以对荆门张都官维和惠泉的回答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西边的泉水向何处流淌成谜,虽然泉水的源头微小,但它的来意却不可折射。清澈的泉水平铺在宽广的池塘中,明亮透彻。这泉水最适合冲泡香茶,也可用来烹制羊肉,使其更加鲜美。五月的酷热和炎炎烈日下,夜晚泉水倒映出明亮的月光。太守已经返回,青山嵲嵲高耸,泉上的白发老翁来喝酒,享受盛宴。他自斟自饮,自在地坐在那里,没有礼节的约束。游泉的人们常常在炎热的午日里来此,只能稍作停留。回首望去,城市的忧虑仍然存在,欣赏景色又能完全舒心吗?
赏析:
这首诗词以荒凉的景象和泉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泉水的源头微小、清澈透彻的特点,以及它所带来的凉爽和美好。作者通过描绘白发老翁来喝酒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岁月的敬畏,以及对人生乐趣的追求。然而,诗的最后几句提醒人们,尽管可以暂时逃离城市的烦恼,但现实的困扰仍然存在,人们不能完全摆脱忧虑。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描写,展现出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结合。它富有意境,给人以清新和静谧的感觉。同时,通过对泉水和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借此反思人生的无常和困境。
荒凉荆门西,泉水谁为泄。发源虽甚微,来意不可折。平铺清池满,皎皎自明澈。甘凉最宜茶,羊炙可用雪。炎风五月交,中夜吐明月。太守燕已还,青嶂空嵲嵲。泉上白发翁,来饮杯馔阙。酌水自献酬,箕踞无礼节。区区游泉人,常值午日烈。回首忧重城,赏玩安能彻。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