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译文及注释

湖州歌九十八首朗读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湖州地区的战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惜和对祖国统一的期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湖州歌九十八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半淮江半浙江,
怒潮日夜自相撞。
扬州昨夜军书至,
说道淮安未肯降。

这首诗描述了淮江与浙江的交界处,怒潮日夜冲击着彼此。扬州的军书昨夜送到,说淮安城尚未愿意投降。

这首诗所表达的诗意是描绘战乱时期湖州地区的景象。淮江和浙江象征着两个战争势力的对峙,怒潮的相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扬州军书的到来说明了战况的紧张和湖州地区的不安定。而淮安城的拒绝投降则彰显了人民的坚韧和抵抗力量。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描绘自然景象:诗中通过描绘淮江和浙江的相撞景象,以及怒潮的日夜冲击,展现了战乱时期的动荡和恶劣环境。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读者对战乱的感受,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紧张氛围。

2. 反映战乱的残酷:诗中的怒潮相撞和城市不肯降服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作者通过揭示战乱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3. 表现人民的抵抗精神:诗中淮安城不肯降服的情节,展示了人民的抵抗和坚韧精神。尽管战争使人们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意志,不屈服于敌人的压力。这种抵抗精神在诗中得到了赞美和肯定。

总的来说,《湖州歌九十八首》通过对战乱时期湖州地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赞美了人民的抵抗精神。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节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动荡的战乱时期,使人们对历史的悲壮和人民的坚韧有了更深的体验。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怒潮日夜相撞说道
相关诗文: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