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珪。该诗通过描述宫廷中的一些场景和事件,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三垂髻螺松,
学舞经年后苑中。
近日昭仪抄姓字,
一时宣拨人东宫。
诗中以“十三垂髻螺松”开篇,描述了宫廷中年轻女子的发髻高垂,像螺旋形的松树一般。这一描绘展示了宫廷女性的婀娜多姿和高贵华美。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后苑中学习舞蹈已经经过了很多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长期在宫廷中度过的时光和对艺术的追求。舞蹈在宫廷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这一描写也暗示了作者与宫廷文化紧密相连。
然后,诗人提到了近日昭仪(皇后的尊称)抄写了自己的姓字。这表明诗人的文字被皇后所关注和赏识,可能是因为诗人的才华和造诣,或者是因为作者与皇后有某种关系。这一事件使得诗人的名字在宫廷中传播开来。
最后一句“一时宣拨人东宫”,表明作者的名字被传到了东宫,暗示着作者可能会在东宫有一番作为或事业。东宫是皇子的居所,这里也暗示着作者与皇子有一定的关系或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中一些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它传达了作者身处宫廷中的心境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宫廷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宫廷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可能性。
十三垂髻螺鬆,学舞经年后苑中。近日昭仪抄姓字,一时宣拨人东宫。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