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春天的变迁,表达了人事流转、岁月更迭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
初见迎春识春新,
欲插迎春惊春半。
朱门深锁不知春,
苒苒年光暗中换。
诗意和赏析:
《失题》以春天为背景,揭示了人们对于光阴流逝和岁月更迭的感慨。诗的开篇,“初见迎春识春新”,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春天时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熟悉感,彰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认识。
接着,“欲插迎春惊春半”,描绘了诗人想要采撷春花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这句诗以春花的短暂盛开暗喻人生短暂,强调了时间的匆匆流逝和人们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下一句“朱门深锁不知春”,通过描写“朱门深锁”来暗示富贵人家常年关起门户,对春天的变化和外界的事物缺乏敏感。这句诗道出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疏离,也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
最后一句“苒苒年光暗中换”,通过运用苒苒(不断流逝)形容年光,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间的无情。这句诗以暗中换喻指的是时间的无声转变,暗示了人们在繁忙中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呼唤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失题》通过描绘春天的变迁和人们对光阴易逝的感叹,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春天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时间流逝的忧虑,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初见迎春识春新,欲插迎春惊春半。朱门深锁不知春,苒苒年光暗中换。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