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大水》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临淮地区大水泛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境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诗意:
诗人通过描绘临淮大水泛滥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影响以及对灾情的关注和思考。大水冲毁了树木的顶端,淹没了冬季的原野和低洼的土地。水势猛烈,犹如巨龙离开了原本的居所,蒲稗(芦苇)则随水的波澜而纵横摇曳。屋舍破损已久,没有得到修补,田地脏乱,夜晚更是难以耕种。作者担心春天的到来会使大水进一步扩散,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灾害,他思考着如何采取措施来挽救人民的生活。
赏析:
《临淮大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景象,展示了郑獬对人民疾苦的关切。通过描绘大水泛滥的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被水覆盖的世界,让人感受到水势的猛烈和无情。诗中的蛟龙和蒲稗是象征性的意象,富有生动的形象感。蛟龙离开窟宅,暗示着灾害的严重性,而蒲稗随波纵横,则表现了水势的狂暴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诗人通过描写坏屋和污田的情景,凸显了人民生活的困境和苦难。屋舍破败不堪,暗示着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而污田的存在则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困境。作者对这些景象的描写不仅体现了现实的残酷,更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灾情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作者担心春天的到来会使大水进一步蔓延,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思考着如何采取措施来挽救人民的生活。这些诗句透露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社会关怀。
总之,郑獬的《临淮大水》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景象,表达了对人民困境的关切和对灾难的思考。诗中简练而形象的描写,以及作者对人民生活的深入思考,使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大水没树杪,涉冬原隰平。蛟龙移窟宅,蒲稗出纵横。坏屋久不补,污田晚更耕。接春恐流散,何策活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