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傍晚划船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渔父生活的赞美之情。
诗中以船归的渔父为主题,通过描写暮凉的氛围,展示了大自然逐渐降临的景象。诗人感叹此时的渔父是多么快乐,不再羡慕宫廷的华丽服饰。渔父吹奏着横短笛,敲打着榔头,伴随着红藕花繁盛的香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
中文译文:划船归来时,暮凉渐起。多么快乐啊,有谁还会羡慕宫廷的华服。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渔父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渔父简朴生活的赞美。渔父无需华丽的装饰和繁琐的仪式,享受着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渔父划船归来,正值傍晚时分,暮凉的气息逐渐弥漫,给人一种宁静与凉爽的感觉。诗中的“乐哉谁复慕轩裳”,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态度的赞叹和羡慕。渔父吹奏横短笛,敲打榔头,这些简单的乐器和工具成为他生活中的乐趣和节奏。而红藕花繁盛的香气则增添了诗意的浓郁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和渔父生活的美妙,同时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这种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表达的主题之一,体现了他们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横短笛,罢鸣榔。红藕花繁作阵香。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