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独坐》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池亭景致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的和谐共生。
诗意:
诗人以一个人独坐在池亭中为切入点,描述了夏日盛开的花朵和春意盎然的景象。花朵竞相开放,芬芳四溢,展现出生命的繁荣与美丽。其中,红蕖在六月自我创造出春天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受。
接着,诗人运用了"走马看花"的意象,表达了他对于美好句子的赞赏。这种走马观花的方式使他能够捕捉到一些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还出现了"长梯摘实"的场景,暗示了诗人通过艰辛的努力和超凡的才华,能够得到珍贵的果实,这里可以理解为指诗人通过写作得到了认可和成就。
随后,诗人描绘了雨过后的宁静场景,门巷空无行人,清幽无人打扰。月亮升起,映照在池塘上,使得池台的景色更加幽静、超然。这里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远离尘世的愿望,通过欣赏美景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融。诗人与龟鱼相约共同欣赏清幽的景色,象征着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酒香和花气相互交织,互相衬托,使得诗人的境界更加高雅和纯粹。
赏析:
《池亭独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于宁静、远离尘嚣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景物描写,给人以清新、欢快的感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文学创作来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同时展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物华苒苒竞芳新,六月红蕖自作春。走马看花传好句,长梯摘实赖幽人。雨馀门巷无留客,月上池台绝过尘。为约龟鱼共清赏,酒香花气两相亲。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