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予孺子亭三首译文及注释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朗读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东汉时期杰出的诸公和南州的高士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东汉时期的诸公中,谁是最贤明的呢?
南州的高士独自推崇先贤。
蒲轮只是徒然虚掷,年年聘请却无结果。
尘榻上度过了整日,心中挂念纷飞不定。
我坚守的道义应当得到上天的承认,
然而现实却像风中摇摆的树木。
像我们这样无依无靠的人,将来会有什么成就呢?
与清风传诵千古的伟大人物相比,我们又何止一筹。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东汉时期的杰出人物和南州的高士的比较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和对理想境遇的追求,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不满与疑问。诗中透露出对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东汉时期的诸公和南州的高士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东汉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诗中提到的"诸公"指的是那些在东汉时期享有盛誉的名士。南州的高士则代表了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形象。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痛心疾首。

诗中提到的"蒲轮"指的是东汉时期地方官员选拔的一种制度,但这一制度却常常被滥用,导致了很多不合格或不称职的人士被任命。诗人用"蒲轮"来象征虚度光阴、白白浪费机会。"尘榻"则指的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通过这些象征和意象,诗人抨击了社会上的不公和不合理现象。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他坚守道义,却感觉天命未能认同自己的努力。现实的不公让他感到困惑和失望,他感叹自己和历史伟人之间的差距。他认为自己这样的人将来能有何成就,与那些留名千古的清风之辈相比,自己实在微不足道。

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遇的追求,流露出对道德和伦理价值的思考。它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想境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是宋代文学家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主要通过对东汉时期的贤人和南方高士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词中使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首先,诗中提到的"蒲轮"指的是东汉时期地方官员选拔的一种制度,但这一制度常常被滥用,导致不合格或不称职的人被任命。作者将蒲轮描述为徒然浪费年华和虚掷时光的象征。其次,"尘榻"指的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这一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作者坚守道义,但感觉自己的努力未能得到上天的认同。他对现实的不公和自身的困境感到困惑,认为自己无法与那些留名千古的伟人相提并论。

这首诗词通过对东汉时期贤人和南方高士的对比,抨击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合理现象。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追求。整首诗词充满了思考和反思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