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赠夏成玉)》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
天然奇绝。
万壑千岩归健笔,
扫尽平山风月。
雪里疏梅,
霜头寒菊,
迥与余花别。
识人青眼,
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蛾眉,
两山横黛,
谈笑风生颊。
握手论文情极处,
冰玉一时清洁。
扫断尘劳,
招呼萧散,
满酌金蕉叶。
醉乡深处,
不知天地空阔。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夏成玉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夏成玉年轻美丽的形象,称其为"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并赞颂她的天然美丽。辛弃疾通过运用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表达了对夏成玉纯洁美好的赞赏。
诗中以"万壑千岩"来形容夏成玉的文采和才情,她的作品能够描绘出美丽的山川风景。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冬天的雪中疏梅和霜中的寒菊,与其他花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夏成玉的独特魅力。
辛弃疾赞叹夏成玉对自己的青睐与眷顾,他自称"疏拙",认为自己与夏成玉相比显得平庸,但夏成玉却对他充满青睐。诗中描绘了夏成玉的美丽眉目和俏皮的笑脸,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随后,辛弃疾表达了对夏成玉的深情厚意,他们握手时的情感达到了极致,如同冰玉一般纯洁。辛弃疾希望能够与夏成玉共度安逸的时光,摆脱尘劳的困扰,享受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一起畅饮,以金蕉叶作杯,共享美好时光。
最后,辛弃疾陶醉于这种美好的时光中,忘却了天地的广阔。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与夏成玉相聚时的陶醉心情,他们彼此相伴,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由无拘束的乐园。
赏析:
《念奴娇(赠夏成玉)》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夏成玉的美丽和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通过对梅花、菊花和山川风景的描绘,凸显了夏成玉的独特魅力和辛弃疾对她的赞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辛弃疾通过对夏成玉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情厚意,并展现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平庸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夏成玉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与夏成玉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抒发了对自由、纯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