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江常宰道院》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它以对比古今牧民待遇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当时庸碌官员的不满和对清静治道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古人牧民如赤子,
今人临民用笞箠。
孰知官府本无事,
独恨庸人扰之耳。
临邛有客腰铜章,
三年为吏先慈祥。
老农共说长官好,
桑柘阴中民小康。
公庭閒暇雁鹜散,
燕坐胡床清昼长。
拨烦何自文书省,
治道由来贵清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牧民与现代人民待遇的对比。古代的牧民受到像赤子一样的关爱,而现代的人民却受到残酷的笞箠之苦。作者感叹现代官府本无大事可忙,却因为庸碌的官员扰乱了社会的安宁。
诗中提到了临邛地区有一位身佩铜章的客人,他在担任官员的三年间展现出慈祥的品质。老农们共同称赞这位官员善良,同时也享受到了桑柘树下的阴凉和民间的小康生活。
接着,诗中描述了官庭的宁静与恬淡。在闲暇时,雁鹜散去,燕子坐在胡床上,白天变得格外明亮。作者呼吁拨去繁琐之事,追求文书省中的宁静,因为从古至今,治理社会的道路都是以清静为尊贵的。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今社会的对比,抨击了当时庸碌官员的行为,并表达了作者对清静治道的向往。它寄托了作者对于社会安宁与治理的期望,以及对庸碌官员的愤慨。同时,诗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古代牧民和现代人民待遇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旨在唤起读者对清静治道的思考和向往。
古人牧民如赤子,今人临民用笞箠。孰知官府本无事,独恨庸人扰之耳。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老农共说长官好,桑柘阴中民小康。公庭閒暇雁鹜散,燕坐胡床清昼长。拨烦何自文书省,治道由来贵清静。不须柱下五千言,洙泗六经无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