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家则堂大参归自北寄呈》是宋代林景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滨死孤臣的壮烈情景,表达了对名节的珍视以及对家国的忠诚。
诗词中的诗意表达了孤臣回归故乡的情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承受了严寒的冰雪,但仍然保持着衣冠楚楚的形象。他的名节和忠诚如同千年来的日月一样悬挂在天空,不会改变。诗中还描绘了孤臣的内心世界,他眼含清泪,思乡情切,与辽阔的海鹤一起翱翔;他的古老的灵魂在寒冷的春天中,如同蜀山上的鹃鸟一样孤寂。最后,当他回到故乡时,亲友们惊讶地询问他的遭遇,禾黍在夕阳的映照下渐渐摇曳。
这首诗词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孤臣的忠诚、坚韧和对家国的深情。通过描写孤臣的遭遇和内心世界,诗人林景熙唤起了读者对忠诚和家国情怀的共鸣。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流亡士人的同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其鲜明的形象、独特的意境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忠诚、坚韧和家国情怀的主题,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于忠诚和故乡的思考和感慨。
滨死孤臣雪满颠,冰毡齿尽偶生全。衣冠万里风尘老,名节千年日月悬。清泪秋荒辽海鹤,古魂春冷蜀山鹃。归来亲旧惊相问,禾黍离离夕照边。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