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

偈颂二百零五首朗读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
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偈颂二百零五首译文及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意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
诗词以雨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探索和思考。作者提问雨水的来源,意在追问自然界的奥秘,启发读者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本质。

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这两句表达了宇宙的广袤和无穷,以及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源自微小的方寸之间。方寸在佛教中意味着心灵的所在,作者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心灵的重要性,暗示人们应从内心寻找真理。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这句诗意深远,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照中之虚"指的是明亮的镜面,表示心灵的纯净和空灵;"静中之动"指的是内心的安宁和宁静之中蕴含的活力和变化。作者通过对照中之虚和静中之动的描绘,表达了禅宗的境界。"衲僧分上常相共"意味着禅宗修行者和佛教僧侣都应当相互分享这种境界,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寒露濡松夜气清"表达了寒露时节的凉爽和露水的滋润,突显了自然界的清新和美丽。"皋禽惊起月巢梦"则描绘了一种寂静的夜晚,当月光照耀下,鸟儿被惊动,从巢中飞起。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瞬息和变化的感悟。

《偈颂二百零五首》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禅意展示了释正觉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通过对雨水、宇宙、心灵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鼓励读者思考宇宙的奥秘、内心的宁静和生命的瞬息。这首诗词让人们感受到禅宗的境界和禅修的价值,具有启发人们思考人生意义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力量。

偈颂二百零五首读音参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颂二百零五首

yǔ cóng hé lái, bù lí wèn chù.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
sēn luó dà qiān, chū hū fāng cùn.
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zhào zhōng zhī xū, jìng zhōng zhī dòng,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
nà sēng fēn shàng cháng xiāng gòng.
衲僧分上常相共。
hán lù rú sōng yè qì qīng,
寒露濡松夜气清,
gāo qín jīng qǐ yuè cháo mèng.
皋禽惊起月巢梦。

释正觉诗文推荐

孤筇长作水云游,底事而今嗾下休。一点破幽明历历,十分合体冷湫湫。暗中须透金针穴,转处还藏玉线头。劫外家风兹日辨,渠侬真与我侬俦。

深明无底,灵异无根。案山行尽,不见有家。识浪沥乾,不见有己。石女掣开金锁钥,木人拨动玉轮机。方信道从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萌枝上开。际会风云底时节,寒梭出蛰一声雷。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泥牛斗里同归海,玉线联时妙契鍼。未坠绵绵吾祖绪,不忘切切老婆心。风前一弄无弦曲,会有丛林人赏音。

吸尽西江向汝道,马师不肯落荒草。三千刹海一成秋,明月珊瑚冷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