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朗读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官罢得优间,一到休车马。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译文及注释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子牟在江海,心怀魏阙之下。
君居虽远方,却不忘朝廷。
筑起府邸负担郊郭,宽敞的厅堂相连。
悬浮的桥梁在江湖间,景色最为幽雅。
官职告别了繁忙,一到这里便放下了车马。
敞开窗户款待宾客,棋局和酒杯交杂。
园亭辅助登高游览,山川景致进入骚雅的诗意。
苍穹之上不能止步,心绪纷纷谁能舍弃。
目光望向西北方的云,红霞倾泻而下。
出门时抱着旌旗,回归时又以傲慢面对林野。
真正得到了隐逸者的乐趣,岂会因虚名而累赘,
在宦海游荡与束缚之中,恰如你一样自由自在。

诗意:
这首诗以徐郎中高居鄱阳望云台的身份为背景,表达了苏颂对徐郎中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郊外的府邸、江湖的桥梁和山川的景致,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环境,与忙碌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将徐郎中的隐逸生活与自己在官场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苏颂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对徐郎中隐逸生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忙、功名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对府邸、桥梁、山川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雅恬静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由与束缚、名利与隐逸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苏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心境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读音参考

jì tí xú láng zhōng pó yáng gāo jū wàng yún tái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zi móu zài jiāng hǎi, xīn cún wèi què xià.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jūn jū suī yuǎn fāng, bù wàng cháo tíng zhě.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zhù shì fù jiāo guō, xū táng lián guǎng shà.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fú liáng jiāng hú jiān, fēng wù zuì xiāo sǎ.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guān bà dé yōu jiān, yí dào xiū chē mǎ.
官罢得优间,一到休车马。
kāi xuān mìng bīn kè, qí hú zá shāng jiǎ.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yuán tíng zhù dēng lǎn, shān chuān rù sāo yǎ.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xiāo hàn bù kě qí, quán quán shuí néng shě.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mù dì xī běi yún, dān chéng cǐ qīng xiè.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chū hái yōng jīng yú, guī fù ào lín yě.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zhēn dé lì yǐn qù, qǐ lèi róng míng ji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
huàn yóu jī xiè zhōng, shì yì rú jūn guǎ.
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苏颂诗文推荐

君尝龃龉更三已,我亦邅回再下迁。趣舍既同高谊在,升沈虽异素交全。斤从质丧知何用,蕙为芝焚亦自怜。重咏十年情味句,吁嗟生意转翛然。

接武由童冠,论年并巳庚。切磨三友益,终始一交情。少别才经夏,何言遂隔生。空深寝门恸,不见繐帷旌。

帟室深攀慕,仙都去不归。悲凉虚水殿,彷佛见铢衣。难复金龙驾,终开白兽扉。西郊三百里,雨涕万人挥。

越从景佑至元丰,俪极坤仪四纪中。复辟先朝尊启母。助勤熙旦广尧聪。深居高拱收渊默,盛德成功绝比隆,太史方修长信注,续诗应首二南风。

当扆思遗直,推恩厚卹终。衮貂官秩贵,驷马葬仪雄。天老宵躔暗,高阳旧里空。从兹使车问,不似十年中。

具美生名世,熙工职代天。规橅在台阁,风采著藩宣。大议方尊老,清时遽丧贤。无言桃李感,闻者共潸然。

几杖初来宅次睢,孤生从此被深知。翘材馆盛亲师益,绿野堂閒奉燕私,恩纪难忘空陨涕,绪言如昨重铭肌。涣阳松柏无因见,延首东南倍怆悲。

晨夕东朝路,銮舆问寝兴。蟠桃未再熟,羽驾忽西升。逝水还天汉,流光下玉绳。圣心哀罔极,时望永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