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江

过长江朗读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过长江译文及注释

过长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
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
离骚不合自灵均。

中文译文:

越过长江

曾经搜寻到了景象,恐怕能够通神,
地下应该还有着主宰。
如果用长江来比喻湘浦,
《离骚》诗的灵感不应该与之同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滔在唐朝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曾搜景象恐通神”意思是诗人曾经周游四方,看到了许多奇景异象,这令他想到灵性的存在。他知道有些景象超乎人的理解,甚至超越了神的能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和神的关系,思考人的所知所见是否能够涵盖一切。

第二句“地下还应有主人”则表现了诗人对地底世界的想象。他认为地下不仅仅是一个无人区,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人。这种主人可以是指地底的神灵,也可以是指灵魂或其他存在。这里的设想再次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若把长江比湘浦”,湘浦是指湖南湘江的入海口,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这里用长江来比喻湘浦,是在暗示湘江入海的景象不能与长江相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湘江景色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湘江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不能与长江相比。

最后一句“离骚不合自灵均”,这句话意味着《离骚》这首诗的灵感与长江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存在。《离骚》是屈原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这里的意思是,长江的景色虽然秀美,但是与《离骚》所表达的诗意不能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景物、自然和神灵的感受和想象。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思考,呼应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思索。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过长江读音参考

guò cháng jiāng
过长江

céng sōu jǐng xiàng kǒng tōng shén, dì xià hái yīng yǒu zhǔ rén.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ruò bǎ cháng jiāng bǐ xiāng pǔ, lí sāo bù hé zì líng jūn.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黄滔诗文推荐

卫羊车悬,长卿驷马姿。天嫌太端正,神乃减风仪。饮冰俾消渴,断谷皆清羸。越僧夸艾炷,秦女隔花枝。自能论苦器,不假求良医。惊杀漳滨鬼,错与刘生随。昨日已如...

已免蹉跎负岁华,敢辞霜鬓雪呈花。名从两榜考升第,官自三台追起家。匹马有期归辇毂,故山无计恋桑麻。莫言蓬阁从容久,披处终知金在砂。

江山节被雪霜遗,毒草过秋未拟衰。天不当时命邹衍,亦将寒律入南吹。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从汉至唐分五州,谁为将相作诸侯。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匹马忍辞藩屏去,小才宁副庙堂求。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十亩馀芦苇,新秋看雪霜。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

江头去时路,归客几纷纷。独在异乡殁,若为慈母闻。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应作芝兰出,泉台月桂分。

庐阜东林寺,良游耻未曾。半生随计吏,一日对禅僧。泉远携茶看,峰高结伴登。迷津出门是,子细问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