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试下有感

秋试下有感朗读

焦桐何处是知音,犹向残编惜寸阴。
此日便为终隐计,青山已负十年心。
梅花独对寒流洁,野鸟高飞古木深。
万古红尘徒扰扰,几人头上有朝簪。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秋试下有感译文及注释

《秋试下有感》是宋代薛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焦桐何处是知音,
犹向残编惜寸阴。
此日便为终隐计,
青山已负十年心。
梅花独对寒流洁,
野鸟高飞古木深。
万古红尘徒扰扰,
几人头上有朝簪。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感慨。焦桐是一种树木,作者用它来比喻知音,而他在寻找知音的过程中感到无助和困惑。他感慨自己的时光已经不多,而对每一寸光阴都倍感珍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的思考。

作者在这一天决定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隐居山林。然而,他发现青山已经背负着他十年的心事,似乎无法摆脱纷扰和烦忧。梅花孤独地对着寒冷的水流,野鸟高飞在古老的树木中,展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自然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红尘世界的失望和淡漠,认为万世红尘只是一场烦扰,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皇室的尊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焦桐寻找知音的比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珍惜之情,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通过描绘青山承载的心事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于宁静和超然境界的向往。梅花和野鸟的形象象征了持久的纯洁和对自由的追求,与作者对红尘世界的淡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红尘世界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权势和虚荣的冷漠态度,强调了人生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薛嵎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秋试下有感读音参考

qiū shì xià yǒu gǎn
秋试下有感

jiāo tóng hé chǔ shì zhī yīn, yóu xiàng cán biān xī cùn yīn.
焦桐何处是知音,犹向残编惜寸阴。
cǐ rì biàn wèi zhōng yǐn jì, qīng shān yǐ fù shí nián xīn.
此日便为终隐计,青山已负十年心。
méi huā dú duì hán liú jié, yě niǎo gāo fēi gǔ mù shēn.
梅花独对寒流洁,野鸟高飞古木深。
wàn gǔ hóng chén tú rǎo rǎo, jǐ rén tóu shàng yǒu zhāo zān.
万古红尘徒扰扰,几人头上有朝簪。

薛嵎诗文推荐

前村雨脚收,斜阳挂高树。老翁牵牛归,颇亦有幽趣。山风响茅屋,崖月导芒屨。平生江湖心,於此谢驰鹜。

布被烘来暖似汤,蒙头高卧未昏黄。道人不是贫鼾睡,省事门中第一方。

昔日黄金屋,十年荆棘林,浮生真亦假,世事古犹今。电隙无留景,云泉属自心。纷纷蜗角里,朝暮几升沈。

午睡不觉长,童子入城回。地炉散微烟,煨芋已成灰。独酌无佳宾,梅花为吾开。须臾山有高,顾影空徘徊。

阴壑生暮寒,白云如炊烟,麋鹿不识人,时复近我前。青松三四株,石床在其边。意思清且闲,可以科余年。

竹炉槁叶坐烧残,冷屋荒村夜更寒。冻得形模龟样缩,谁知方寸似天宽。

秋虫随响灭,振羽不知疲。譬彼附炎士,宁思失势时。垂竿动天象,煊策茹商芝。投分谅非浅,翻然弗可追。

名昨能移人,智者为之愚。历观古英雄,鲜或全其躯。幸逃世网牵,园绮真吾徒。勿令千载下,叹惜斯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