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朗读

天听本非耳,形容独费吟。
岂伊空凿团,能探杳冥心。
混沌开中窍,空虚纳众音。
下临千仞险,当暑骨毛森。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译文及注释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通过描绘游览雁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听本非耳,形容独费吟。
岂伊空凿团,能探杳冥心。
混沌开中窍,空虚纳众音。
下临千仞险,当暑骨毛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天聪洞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开篇,“天听本非耳,形容独费吟”,表达了诗人对天聪洞这个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认为,天聪洞并非凭借耳朵所能感知,而是需要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和领悟。这里的“费吟”可以理解为付出了心思和精力的吟咏,强调了艺术创作的难度和诗人的专注与投入。

接下来的两句“岂伊空凿团,能探杳冥心”,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诗人认为,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全探索深奥的艺术内涵的,需要在艺术的世界中有所发现和体悟。这里的“杳冥心”可以理解为深奥的心灵或内心深处的秘密。

下一句“混沌开中窍,空虚纳众音”,通过描绘天聪洞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之奥秘的思考。混沌象征无限的可能性和未知,而“中窍”则指的是天聪洞的洞穴。诗人认为,这个洞穴是一个可以通向宇宙奥秘的通道,象征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最后两句“下临千仞险,当暑骨毛森”,形象地描绘了登临天聪洞时的险峻和恢弘景象。诗人用“千仞险”形容高山峻岭,表达了一种壮丽而险峻的氛围。同时,“当暑骨毛森”也传达了临丛林高山之际的炎热和紧张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天聪洞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仰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宇宙奥秘和艺术创作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读音参考

zhòng yóu yàn shān fēn de liù tí tiān cōng dòng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天聪洞

tiān tīng běn fēi ěr, xíng róng dú fèi yín.
天听本非耳,形容独费吟。
qǐ yī kōng záo tuán, néng tàn yǎo míng xīn.
岂伊空凿团,能探杳冥心。
hùn dùn kāi zhōng qiào, kōng xū nà zhòng yīn.
混沌开中窍,空虚纳众音。
xià lín qiān rèn xiǎn, dāng shǔ gǔ máo sēn.
下临千仞险,当暑骨毛森。

薛嵎诗文推荐

前村雨脚收,斜阳挂高树。老翁牵牛归,颇亦有幽趣。山风响茅屋,崖月导芒屨。平生江湖心,於此谢驰鹜。

布被烘来暖似汤,蒙头高卧未昏黄。道人不是贫鼾睡,省事门中第一方。

昔日黄金屋,十年荆棘林,浮生真亦假,世事古犹今。电隙无留景,云泉属自心。纷纷蜗角里,朝暮几升沈。

午睡不觉长,童子入城回。地炉散微烟,煨芋已成灰。独酌无佳宾,梅花为吾开。须臾山有高,顾影空徘徊。

阴壑生暮寒,白云如炊烟,麋鹿不识人,时复近我前。青松三四株,石床在其边。意思清且闲,可以科余年。

竹炉槁叶坐烧残,冷屋荒村夜更寒。冻得形模龟样缩,谁知方寸似天宽。

秋虫随响灭,振羽不知疲。譬彼附炎士,宁思失势时。垂竿动天象,煊策茹商芝。投分谅非浅,翻然弗可追。

名昨能移人,智者为之愚。历观古英雄,鲜或全其躯。幸逃世网牵,园绮真吾徒。勿令千载下,叹惜斯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