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朗读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译文及注释

诗词:《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中文译文:
大师的心已超越了世俗的物质,为了修行而驾驭虚幻的船。
不再留恋山水之美,却来到宫禁中遨游。
探寻玄妙的道理,悟得静谧更适于秋天。
烟树辨识晨曦,风湍能闻夜间的流动声。
在朝堂中静坐聆听,追寻胜景于宁静的幽境。
欲广泛无为的化身,正因为这样才能追求更多可能性。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送别赵法师的精舍并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赵法师的赞美和送别之情。诗人以精妙的言语描绘了法师追求精神上超脱凡俗的境界,将修行心态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如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表达了法师心境已超越了俗世尘嚣,站在追求真理的高度。诗人同时提到法师不恋岩泉赏,而愿意来到宫廷中游历,蕴含了诗人对法师真心恳切的送别之意。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凡人难言的思考角度,描绘了法师对于心境与大道的探寻和修行的情景。法师于宫禁中探玄悟道,知晓岁月的无常和宇宙的奥秘;习静更适于秋天,意味着法师体悟到安静与自然相互交融的道理。诗人通过景物的描绘,如“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展示了法师对于世间变化的敏感和洞察力。

整首诗意境宁静深远,给人以宁静、超凡的感觉。朝堂之上的喧嚣和宁静的幽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修行者超越尘世的追求。诗的最后两句“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的祝愿和期望,希望其能够拥抱无为并以此来追求更广阔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修行者追求宁静、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以及诗人对于法师的赞美和祝福。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读音参考

wèi zhào fǎ shī bié zào jīng yuàn guò yuàn fù shī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zōng shī xīn wù wài, wèi dào yùn xū zhōu.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bù liàn yán quán shǎng, lái cóng gōng jìn yóu.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tàn xuán zhī jǐ suì, xí jìng gèng yí qiū.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yān shù biàn cháo sè, fēng tuān wén yè liú.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zuò cháo fán tīng lǎn, xún shèng zài qīng yōu.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yù guǎng wú wéi huà, yīn zī shù kě qiú.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李隆基诗文推荐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雾扫清...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坐见台...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