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排遍第三

杂曲歌辞·排遍第三朗读

坐对银釭晓,停留玉箸痕。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咏物写花赞美
诗文主题:不见
相关诗文:

杂曲歌辞·排遍第三译文及注释

诗词:《杂曲歌辞·排遍第三》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中文译文:
坐对银釭晓,
停留玉箸痕。
君门常不见,
无处谢前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黎明时分的场景,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思考和感慨。作者使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首先,诗中提到了"银釭",暗指了燃烧的银灯。黎明时分,银灯的光芒逐渐黯淡,将人物的面容映照出来,暗示主人公此时坐在灯前,思绪纷乱。"银釭晓"一句表现了早晨的静谧,以及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沉思。

接着,诗中出现了"玉箸痕"的描写。这里的"玉箸"意味着主人公的饭食,"痕"则指留下的痕迹。这一描写暗示主人公在沉思之际,饭菜已冷,箸已停,表达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和内心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揭示了主人公在某种情感上的失落和遗憾。"君门"指的是主人公的恩师或关键人物,而"常不见"则表明主人公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了。这里的"君门"也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所向往的社交圈或权贵阶层,暗示主人公的孤独和被边缘化的状态。"无处谢前恩"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的恩情和帮助的感激之情,但又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境丰富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在黎明时分的思考与感慨。主人公坐在银灯前,回忆着过去的关系和人际网络,感受着现实中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诗通过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士人的心态和处境,呈现了一种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和诗人对现实的审视。

杂曲歌辞·排遍第三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pái biàn dì sān
杂曲歌辞·排遍第三

zuò duì yín gāng xiǎo, tíng liú yù zhù hén.
坐对银釭晓,停留玉箸痕。
jūn mén cháng bú jiàn, wú chǔ xiè qián ēn.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

佚名诗文推荐

有牲在绦,从以骍牲。或肆或将,有洁其俎。神嗜饮食,铋铋芬芬。莫腆于诚,神其顾歆。

物之熙熙,胡为其然。蒙神之休,迺敢报旃。有邸斯珪,有量斯币。于以奠之,格此精意。

在国之东,有坛崇成。节以和乐,式降式登。洁我佩服,璆琳锵鸣。匪坛斯高,曷妥厥灵。

百末布兰,我酒伊旨。酌以匏爵,洽我百礼。帝居青阳,顾予嘉阳。右我天子,宜君宜王。

[姑洗为羽]烨烨其光,炳炳其灵。窅其如容,剡其如声。扇以景风,导以朱游。我德匪类,神其安留。

[太簇为徽]八卦相荡,一气散施。隆炽恢台,职神声之。肃肃飚御,神咏于天。于昭神休,天子万年。

[黄钟为角]赤精之君,位于朱明。茂有万物,假然长赢。我洁我盛,我蠲我诚。神其下来,云车是承。

練以纁黄,有篚将之。肸乡斯答,有神昭之。维神于民,实妈货食。归德报功,敢怠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