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朗读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译文及注释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黎居士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你真的要离开吗,我肯定会跟随你吗。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庭院里有莲花盛开,我心中没有变成杨柳的念头。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松木龛藏着药袋,石头磨做的唇端茶杯。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我们都能领会彼此的心意,怎么能不手牵手呢。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黎居士的赞美和深厚友谊的描绘。作者用简练而贴切的语言描绘了黎居士的居所景象,以此来赞美他高尚的品质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中提到的莲花和杨柳象征着高尚和坚贞,显示了诗人和黎居士的志向和人格的高尚。通过描述庭院中的松木龛和石制茶具,表达了主人的雅致和追求。最后两句“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表达了作者对彼此心意的理解和对共同前行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庭院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黎居士的赞美和友情。王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庭院中莲花和杨柳的景象,以及松木龛和石制茶具的细节,形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展示了黎居士的风貌和品质,也表达了自己与黎居士间深厚友情的情感。诗人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独特的写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读音参考

chóu lí jū shì xī chuān zuò tán bì shàng rén yuàn zǒu bǐ chéng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nóng jiā zhēn gè qù, gōng dìng suí nóng fǒu.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zhe chù shì lián huā, wú xīn biàn yáng liǔ.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sōng kān cáng yào guǒ, shí chún ān chá jiù.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qì wèi dāng gòng zhī, nà néng bù xié shǒu.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诗文推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一作摇)五两。

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来往本无归。别离方此(一作正)受。柳色蔼春余。槐阴清夏首。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通典云:武德初,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四曰扶南。唐书礼乐志云: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自河西至者,有扶南乐舞。〕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羞从面色起。娇逐...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一作应)马嘶乱。争渡金(一作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一作力战)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一作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