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公赴东都

送李端公赴东都朗读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
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李端公赴东都译文及注释

《送李端公赴东都》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
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诗意解析: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代,描写了李端公返回东都的离别场景。诗人先以“轩辕征战后”来引出故事背景,暗示李端公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战争中辛苦奋战。其后提到“江海别离长”,说明李端公与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在他战斗的期间已经分别很久了。接下来,诗人用“远客”一词来形容李端公,强调他离乡已久,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在李端公归来时,乡间已是一片平静和熟悉,花草树木长满了原来的乡村。

然而,诗人以“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来描写李端公的归来。夕阳下,帆船渐行渐远,意味着李端公的离去,与故乡再次分别。旧里的树木苍苍,暗示时间的流逝,昔日的乡村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后,诗人以“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在蓬莱山下,诗人留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无法忘记李端公的感受。

赏析:
《送李端公赴东都》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离别和归乡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李端公离别以及离散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李端公作为一个远行的旅人和诗人所处的乡村进行对比,突出了李端公的辛苦奋斗和漂泊的命运。

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凄美,诗人以少许文字勾勒出离别的凄凉和思念的深情。通过描写夕阳和帆杳杳,给人以渐行渐远的感觉,彰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感伤。

整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们对离别和远行的感受,以及在归来后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用淡雅的笔触勾勒出离别和别离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内心愁绪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思考。

送李端公赴东都读音参考

sòng lǐ duān gōng fù dōng dōu
送李端公赴东都

xuān yuán zhēng zhàn hòu, jiāng hǎi bié lí zhǎng.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
yuǎn kè guī hé chǔ, píng wú mǎn gù xiāng.
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xī yáng fān yǎo yǎo, jiù lǐ shù cāng cāng.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chóu chàng péng shān xià, qióng zhī bù kě wàng.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刘长卿诗文推荐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第一百五十一卷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草枯秋...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九重今...